
【講座題目】電-氫耦合技術
【時 間】2024年6月14日 星期五 14:00-17:00
【地 點】https://wlwth.xetslk.com/sl/2yazo0(聯系人:王航杰15321299518)
1、【主講人】張絲鈺
【主講人簡介】
張絲鈺,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互聯網研究所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電-氫協同、綜合能源系統、能源電力低碳轉型等領域的研究。曾作為負責人或主要工作人員參與《氫電協同發展路徑研究》《新型電力系統下電氫氣熱冷多能互補發展潛力與實施路徑研究》《零碳基礎設施投資及關鍵技術研究》等多項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等單位委托的科研項目,發表SCI及EI檢索期刊論文數十篇,授權發明專利十余項,曾獲得國家電網公司軟科學獎二等獎等獎項。
【講座內容】
報告首次提出“三位一體”的電-氫協同發展理念。“三位一體”具體包括:電、氫兩種能源在新型能源體系中的定位協同、基于物理耦合的系統協同和立足產業布局的產業鏈協同。在定位協同方面,氫、電兩套二次能源體系協同發展,有望分擔新能源消納和能源保供壓力。在系統協同方面,氫能分別可作為電力系統的可調節負荷、可靠清潔電源和長周期儲能,通過電-氫、氫-電“單向耦合”和電-氫-電“雙向耦合”三種模式發揮協同作用。在產業鏈協同方面,新型電力系統產業鏈和氫能產業鏈的有機融合是實現更大范圍內價值創造的必要支撐。
2、【主講人】 張 行
【主講人簡介】張行,國家能源電氫協同低碳技術研發中心(國家能源局“賽馬爭先”創新平臺)管理辦公室主任、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2022年新型儲能氫儲能調研組副組長,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氫能源研究中心電氫協同規劃團隊負責人,在氫能行業發展研究及電氫協同技術領域有豐富經驗,承擔南方電網氫能發展規劃的研究及編制工作,作為核心骨干成功申報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專項領域牽頭單位,連續兩年成功牽頭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重點專項。2023年5月,受邀在國際氫能大會上做電氫協同研究經驗分享。
【講座內容】
電氫協同在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是提升新型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二是讓電網這張“海綿”吸納更多新能源,促進全社會各行業深度脫碳,三是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大范圍、長周期功率與電力電量平衡。電氫協同未來大規模產業應用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展望未來要宜電則電、宜氫則氫,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商業模式,如綠電制綠氫促進大規模海上風電消納利用,綠氫及其衍生物(如綠氨)作為燃料參與電網調峰,電氫協同促進電力網絡、燃氣網絡、熱力網絡、交通網絡等多網融合等。
3、【主講人】崔 崇
【主講人簡介】崔崇,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負責天然氣摻氫相關技術研究,應用示范及成果轉化工作。曾獲得中國電機工程學會1等獎1項、中電聯協會一等獎2項。
【講座內容】
(1)、在我國“雙碳”發展戰略驅動下,2030年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2021年開始單列氫能專項,多省市密集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
(2)、氫能產業包括制-儲-輸-用環節。其中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通過電解水制取綠氫,是實現電氫耦合的第一步。利用氫燃料電池、氫燃機發電是電氫耦合第二步。
(3)、推動綠電制氫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是降低制氫成本。為降本增效主要圍繞降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電解水制氫成本開展研究工作。
(4)、氫能發電的主要產業是綠電交通用的氫燃料電池,以及可實現規模化氫-電轉換的氫燃機。
4、【主講人】劉 昊
【主講人簡介】劉昊 ,從事氫能及燃料電池相關工作,現任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關鍵材料事業部副總經理,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武漢綠動關鍵材料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團隊負責人。主持燃料電池用質子交換膜技術開發及產線建設、高性能膜電極組件技及產線開發等多項公司重大項目,完成年產30萬平全自主可控質子交換膜生產線、年產百萬片膜電極及碳紙擴散層等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產線正式投產,實現膜電極及其關鍵原材料技術全自主產業化。生產的卷材質子交換膜及其膜電極性能與國外同類競品相當。申請相關專利80余項,已授權20余項。獲得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創新成果二等獎等。
【講座內容】
(1)、國氫科技公司簡介
簡要介紹國家電投集團以及國氫科技公司發展情況及近期主要進展
(2)、國氫科技及其子公司主要產品介紹
介紹國氫科技燃料電池及電解水制氫兩個系列相關產品以及重點項目情況
(3)、國氫科技關鍵材料技術分享報告-質子交換膜
主要介紹國氫科技系列化質子交換膜相關產品及技術進展情況,包括燃料電池用及電解水制氫用質子交換膜。
5.【主講人】關蘇敏
【主講人簡介】關蘇敏,三峽集團長江電力科研中心主管研究員,高級工程師。主要開展氫能及新能源方向研究,組織公司氫能規劃研究和制氫加氫站建設,累計參加國際交流三次并做主旨發言。作為主要參與人員建設的“中國三峽綠電綠氫示范站”被央視及多家主流媒體報道。參編專著1部,發表論文2篇,申請專利7項,參編三峽集團企業標準4項。
【講座內容】長江電力于2018年開展氫能研究,并于2021年立項開展“中國三峽綠電綠氫示范站”建設。示范站于2023年7月18日開始試運行,8月19日實現氫能船舶首次加氫,10月央視及國內主流媒體進行了詳細的報道。示范站實現船用制氫加氫一體站建設“零”的突破,奠定船舶大量、快速充氫基石,助力國內入級氫燃料電池動力船“零”的突破;填補氫能在船舶交通領域的空白,通過綠電綠氫對船用燃油的替代,每年有效減少2700噸CO2排放,為“氫化長江”先試先行。
6.【主講人】郭衍科
【主講人簡介】郭衍科,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燃料電池測評研究工程師。主要從事燃料電池系統測試評價、電解水制氫系統測試評價、氫能標準制/修訂、企業咨詢、質量體系管理等相關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固態儲氫材料、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測評技術與測試裝備開發。發表SCI論文2篇,核心論文3篇。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項、團體標準1項、企業標準2項。
【講座內容】氫燃料電池產品在實際運行場景下出現部分部件失效,引發氫氣泄漏后的行為特征不明確,導致難以準確預測和評估泄漏事故的后果。目前國內氫能測試裝備大多存在可靠性、穩定性差,設備響應速度慢,關鍵核心部件存在“卡脖子”問題等。需加快氫能裝備研發,解決行業難題,提升國產化速率,促進行業發展。
基于燃料電池在用車碰撞后安全分析案例,探索燃料電池在用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技術體系,布局氫能產品運行安全。基于氫燃料電池在用車輛可靠性需求,與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成立“車用氫能安全監管及應急處置聯合研究工作組”,開展車用氫安全測評技術研究并進行相關標準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