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講座主題:電力仿真新技術
二、講座時間:2024年3月22日 星期五 13:30-17:00
三、講座地點:線上直播:https://wlwth.xetlk.com/sl/jdd20(聯系人劉敏13331120445)
四、主講人信息:
(一)主講人:朱藝穎
主講人簡介:朱藝穎,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IET國際特許工程師,國家電網公司“十大專業”領軍人才,IEEE PES電力系統技術委員會直流輸配電系統仿真技術分委會(中國)常務理事, CIGRE WG B4.74、C4.64工作組成員,中國電科院國家電網仿真中心副總工程師兼數模混合仿真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力系統數模混合實時仿真分析、電磁暫態研究及直流輸電。主持了多項大規模交直流混合輸電網數模混合仿真的試驗研究工作,帶領團隊實現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交直流電網電磁暫態數模混合實時仿真,構建了功能強大技術領先的數模混合實時仿真平臺;作為課題負責人或技術骨干承擔了多項國家項目及國網公司重大科技項目,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對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設計和運行、電網規劃方案及運行方式確定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講座內容:仿真分析是掌握大型電力系統特性的唯一有效手段。隨著新能源和直流輸電快速發展,新型電力系統呈現電力電子化特征,動態過程更加復雜,系統運行特性深刻變化。傳統以研究機電暫態過程為主的大電網分析和仿真方法,難以精確模擬新型電力系統中海量電力電子設備的微秒級動態,而該時間尺度的物理過程將在更大范圍相互作用,有可能波及整個電網,大電網穩定運行更加迫切的依賴以電磁暫態仿真為核心的精準仿真技術。中國電科院從2012年開始,針對能源轉型帶來的電力系統重大變化和仿真技術需求,在數十年仿真技術自主創新成果積累的基礎上,開啟新一代電力系統仿真技術研究工作。朱老師從電磁暫態仿真技術發展背景、技術現狀、應用案例和技術展望4方面介紹超大型電力系統電磁暫態仿真技術及應用。
(二)主講人:段肖力
主講人簡介:段肖力,高級工程師,國網公司技術能手,國網湖南公司二級領軍專家,國網湖南工匠,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電纜科技攻關團隊核心人員,承擔省公司級及以上科技項目10余項,從事電纜技術研究20余年,獲得多項國家、國網公司、省政府和省公司級科技獎項,撰寫論文近10篇,授權專利6項,具備豐富的現場實踐經驗和項目管理能力。
講座內容:在變壓器達到飽和狀態時,會涌現出一系列問題,諸如損耗的上升以及振動的增強等。這些問題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構成了嚴重威脅,增加了安全隱患。為了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工程師們可以采用電磁暫態仿真或有限元分析方法對變壓器進行深入探究。這兩種方法可精準模擬變壓器電磁特性,幫助工程師全面理解其工作原理及性能。基于分析結果,工程師可針對性地進行變壓器設計優化,確保其在實際運行中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段老師首先,對變壓器的背景進行了深入介紹;其次,通過電磁暫態仿真案例,詳細解析了變壓器在飽和態下的電磁暫態特性;接著,通過有限元仿真案例,進一步探討了變壓器在飽和態下的性能表現;最后,對前述內容進行了總結,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和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三)主講人:張睿
主講人簡介:張睿,碩士畢業于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專業。曾參與多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關鍵輸變電設備的研發工作,在功率半導體、高電壓與絕緣、電力電子等領域具有豐富的設備研發及工程仿真經驗。加入COMSOL 中國后,任應用工程師,負責 COMSOL 軟件的技術支持和客戶咨詢工作。
講座內容:隨著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和儲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力系統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主要發展方向,而高效和準確的仿真技術將成為提升電力系統性能的關鍵。多物理場仿真可以模擬電力設備運行中涉及的電磁、流體、傳熱、聲學等多種物理場現象和相互作用,從而預測電力設備的性能、優化產品的設計、提高運維水平,還可以構建設備和系統的數字孿生,實現對電力設備的實時監測和維護。本次演講將介紹 COMSOL 多物理場仿真在電力裝備數字化、數字孿生以及儲能領域的應用和方案,展示如何通過準確的物理模型優化電力設備和儲能設備的性能,以及如何利用神經網絡等技術建立代理模型,實現實時動態響應的電力設備數字孿生,助力電氣裝備的綠色低碳創新發展。
(四)主講人:孫越
主講人簡介:孫越,工程師,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碩士研究生學歷,現就職于大唐東北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材料所,擁有質監局檢測人員相關資質,長期從事電站鍋爐、壓力容器檢驗電站設備無損檢測、失效分析工作,累計發表專利、論文23篇,獲得行業級獎勵7項。
講座內容:隨著國家“30碳達峰、60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能源結構逐漸由火電、水電等傳統能源向風、光新能源轉變,國家同期制定相關能源轉型發展方案,并提出圍繞風電利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相關要求。但伴隨著大量風電設施的投建,近年出現多起風機倒塔事故,嚴重影響風電設施的安全運行,已成為電力行業一大技術難題。劉老師本報告基于縱波的風機高強度螺栓預緊力檢測可實現風機高強度連接螺栓預緊力在線監控、緊固螺栓狀態檢修和智慧風場建設,實現關鍵部位螺栓預緊狀態的無損、快速、準確監控,對風機螺栓的健康狀況作出分析,為業主及運維方提供遠維保養判斷與建議,及時發現、處理的異狀況,減少風電機組因螺栓松弛問題而引發的安全事故發生。
(五)主講人:胡文旺
主講人簡介:胡文旺,國網福建電科院二次設備狀態評價試驗專責,高級工程師、繼電保護高級技師,福建電機工程學會會員,長期從事繼電保護技術研究工作,參與過1000kV特高壓榕城站、長泰站,±320kV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閩粵聯網工程等重大工程二次系統調試工作,支撐省公司開展事故跳閘分析,具有豐富的現場經驗。此外,獲得省公司級及以上科技創新獎12項,發表中文核心論文12篇,授權發明專利15項,編寫著作3部。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面,積極推動福建省內首個海島型微電網(西洋島微電網)黑啟動及長期離網穩定運行方案及控制策略的落地應用。
講座內容:近年來,主變和應涌流造成保護誤動的事件仍頻發,對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變電站穩定運行及新能源發電的穩定送出提出挑戰。胡老師以2023年5月25日某變電站一起和應涌流造成上級線路保護誤動為案例,從磁鏈變化的角度系統分析了和應涌流的產生機理、特點及影響因素,利用實時數字仿真系統RTDS對該變電站系統進行建模仿真,成功復現了現場和應涌流事件,驗證了和應涌流的產生機理及特點,并從合閘角、系統聯系電阻、負載對和應涌流的影響進行了仿真,得出了與理論分析一致的結果,提出了在電壓峰值時刻合閘、加強與系統間聯系、增加運行變負載可有效抑制和應涌流的影響,最后針對和應涌流對變壓器保護及上級線路后備保護的影響提出了相應防誤動對策,對提升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六)主講人:劉亦朋
主講人簡介:劉亦朋,南網科研院配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從事配網高品質供電、電能質量管理與提升、數字孿生及數字仿真等相關技術研究。
講座內容:隨著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區域多能源系統已成為滿足能源需求的重要手段。數字孿生仿真建模技術的出現,為這些復雜能源系統的有效管理和優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劉老師首先介紹區域多能源系統數字孿生仿真建模技術,從元件特性分析、模型庫構建、模型參數校正、多時間尺度仿真、數字孿生體自動化生成等方面依次展開。然后在數字孿生的基礎上,介紹區域多能源系統運行優化關鍵技術,包括基于數據補全技術的運行狀態信息展示、基于強化學習的系統協調優化框架、基于數字孿生實時仿真的綜合運行優化策略驗證等內容。區域多能源系統數字孿生仿真建模技術為運行優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通過對該技術深入的研究和應用,實現對區域多能源系統的有效管理和優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運營成本。
(七)主講人:章雪萌
主講人簡介:章雪萌,就職于安徽省能源研究院能源規劃中心,高級工程師,獲得注冊電氣工程師執業資格和注冊咨詢師執業資格。主要從事電力系統規劃、新能源并網分析和能源規劃等方面研究工作。作為負責人承擔了火電、抽蓄、新能源基地規劃設計和參與多項國家級、區域級、省級能源和電網規劃工作,多次參編行業標準,在新型能源體系、智慧能源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等方面深入研究,有多篇專利及論文。
講座內容:章老師本次講座主要聚焦于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源網交互分析方法,時序生產模擬仿真及源網荷儲各側模型、主要計算流程,構建評估新能源對電網影響的主要指標體系,建立標準化評估流程,適用于不同時間尺度下新型電力系統源網交互各類場景量化描述,最后以某地區實際源網情況為例,進行評估體系的各類指標計算,結果定量顯示了地區新能源對電網的影響和在不同時間尺度的分布特性,充分挖掘出源荷交互特征,有助于開展新型電力系統下的電網規劃和實際運行。